他是本土作家,却把地方剧种输出到海外

加坡南华潮剧社2022年度大戏《状元林大钦》于2022年10月16日正式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上演。这是中国作家黄剑丰继2019年《情断昆吾剑》之后第二个在海演出剧目。潮剧作为岭南地方戏种,不但扎根在潮汕,而且长期枝蔓海外,如今再度繁华,尤其在新加坡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剑丰是一位创作颇丰的青年作家,出版有《故乡是潮汕》《戏说》《岭南文化名家姚璇秋》《潮音曼舞动京华——姚璇秋传》《星空下的呓语》等书,创作并搬上舞台演出的戏曲剧本作品有《情断昆吾剑》《一树梅花香》《状元林大钦》《伯牙祭坟》《练水情》《三箭定天山》《桃花公主》等,曾获第七届广州文艺奖、广州市首届青年文学奖,连续三年荣获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三、四届宣传文化精品奖。《状元林大钦》是黄剑丰应南华潮剧社之邀,精心创作的指定剧目,也是南华潮剧社排演的第二部黄剑丰潮剧作品。

无意栽花,一脚踏入戏曲创作大门

在潮汕地区,几乎人人都是听着潮剧长大的,黄剑丰也不例外。逢年过节或者是诸神诞辰,潮汕地区皆会搭台唱戏,唱的就是潮剧。潮剧在娱神同时,也以神明之名满足潮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一个近六百年历史的剧种,潮剧用潮汕方言来演唱,演绎的多是本土题材的故事,在当地很受欢迎,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
黄剑丰少年时期,虽然时时能听到潮剧,但其实从未听懂,直到有一年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离家一千多公里,从家乡坐大巴车到广州,再转绿皮火车要坐上十二小时,旅途无聊一般靠听歌曲打发时间,有一次暑假结束要回校时,母亲在他收拾行李时,不留心误将黄剑丰喜欢听的几盒流行歌曲换成她自己在听的两出潮剧。漫长的火车旅途之中,黄剑丰只得听起了潮剧。出门在外,乡音亲切,听着听着就听下去了,有点听明白了,还把自己带入了剧情,一路上就反复地听完了两出潮剧。直到现在,黄剑丰还记得这两出戏:《莫愁女》与《救风尘》。
在外读书,基本上只能寒暑假回家,潮剧的腔调无形之中成了他乡愁的一种寄托。在求学的这几年里,这两出潮剧磁带,被黄剑丰反反复复地播放到音质受损,最后彻底坏掉。
后来,黄剑丰只要回家乡,基本上会找一些潮剧来听。亲戚朋友都对他年纪轻轻喜欢潮剧的举措感到奇怪。十几年前,在人们眼中,戏曲就是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去听的老人戏。黄剑丰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不喜欢潮剧的人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对潮剧没有共情,感受不到戏曲里面的美。潮剧之美,在于音乐美、唱词美、服装美、表演美……在黄剑丰眼里,戏曲它处处呈现着美。
听了很多潮剧后,再加上他一直喜欢文学,黄剑丰就开始写起了对潮剧的观后感、戏曲随笔。没想到这些冷门的戏曲随笔竟然准确找到了阅读群体,在戏曲群体之间获得较高的阅读点击量,后来集结出版成随笔集《戏说》,广受读者欢迎。
2004年,在广州当记者的黄剑丰,因为采访的需要,认识了定居在广州的潮剧前辈姚璇秋老师。姚老师是剧种的代表性人物,在海外潮汕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她的经历对了解潮剧文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黄剑丰通过多次对姚璇秋老师的采访,在研究姚璇秋老师从艺的过程中,黄剑丰对新中国潮剧的发展历史也渐渐熟悉起来。
2007年,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跟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共同发起戏曲剧本征集大赛,面向全国征集戏曲剧本。当年潮汕地区发展正处于一个低谷,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成了当时地方政府的一个主流呼声,黄剑丰希望借戏曲文学作品来进行响应,便想尝试写一个有关“守信”为主题的剧本来投稿,最后选中了古代“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开始创作了人生第一个潮剧折子戏《伯牙祭坟》。这折戏既写友情,也写诚信:子期与伯牙因琴相遇,子期听懂了伯牙琴声中寄情高山流水之意,伯牙引为知己,两人相约来年原地相会。两人一诺千金,子期不幸染病,但是他即使死了也要守约,吩咐家人将坟建在两人相会之地,伯牙也如期践约而来,面对孤坟,人鬼殊途,伯牙悲催,在坟前弹完一曲,叹息世间再无知音之人,遂将琴在墓前摔碎。剧本写完投稿后,黄剑丰并没抱希望获奖之心,毕竟是第一次写剧本,但是基于他对潮剧句式编排和韵律的熟练掌握,他把唱词写得很美。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黄剑丰牛刀小试的作品,获得了这次面向全国征稿大赛的入围奖。
《伯牙祭坟》只是一折小戏,潮剧创作初体验的喜悦,让黄剑丰萌生了创作大戏的念头,更坚定了这个潮汕游子对潮剧和潮汕文化的传播推广决心。

有心种柳,十年剑光如电耀梨园

有了写大戏的想法,黄剑丰开始搜集题材。他从小喜欢武侠小说,对梁羽生先生的《还剑奇情录》里的故事记忆深刻,于是从中摘了一个故事素材开始进行剧情重构的创作。2008年,他坚持每天写一场戏,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黄剑丰完成了七幕戏剧本的创作。全剧剧情都是围绕昆吾剑展开,他给这个戏取名《情断昆吾剑》。2008年中国戏曲整体的发展还是低谷,剧本创作完成后,黄剑丰也曾将这部戏推送给一些剧团,只因这个戏是悲情武侠题材,一直没人愿意排演,剧本一放就是10年。这10年里,黄剑丰也曾灰心,但他不曾遗憾,因为这是发自他内心的热爱进行的创作,即使不搬上舞台,也可以当做文学作品。
到了2017年,新加坡南华儒剧社(后来改为潮剧社)与广东潮剧院二团在汕头联合举办“庆祝中新建交27周年促进中新文化交流”潮剧折子戏演出专场,黄剑丰与南华潮剧社结缘,后来经过新加坡南华潮剧社艺术顾问方玉麟先生的大力举荐,这个剧本到了南华潮剧社手中,其时正逢新加坡南华潮剧社改革,新加坡南华潮剧社获得了新加坡文化部艺术基金的扶持,他们正在找创新题材的剧本,最终选中了《情断昆吾剑》。南华潮剧社请来了新加坡著名的话剧导演吴文德执导这部戏。吴文德导演的母亲是戏曲演员,对戏曲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很快就把这部大戏排出来了。2019年潮剧《情断昆吾剑》在新加坡的维多利亚大剧院上演了三天。几乎整个新加坡的潮汕社团都组织人员来看,时任新加坡文化部政务长王志辉与次长马炎庆看了之后,非常满意,马炎庆还在他的推特里面向新加坡的全国人民推荐了这个戏。三天演出非常成功,所有的票全部售罄,场场满座。
回忆起坐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大剧院剧场里第一次观看自己首个演出的作品,听着自己创作的词一句一句被演唱出来,黄剑丰头脑一片空白,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后来他总结当时的内心感觉“特别骄傲,特别自豪”!这10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2019年,《情断昆吾剑》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首次公演
2019年年底,距离新加坡演出大约半年,恰逢汕头潮剧文化周举办,新加坡南华潮剧社应邀带着《情断昆吾剑》来汕头演出,又应邀到广州南方剧院演了两天,这个戏曲折紧凑的剧情,唯美的台词,前卫的灯光舞美与服装道具,传统的潮剧唱腔,这个带着南洋文化气息的潮剧很快就在大陆这边引起了轰动。南华潮剧社此次到广东来演出,是新加坡建国后当地的潮剧团体首次来广州演出,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Low sze wee专程从新加坡飞到广州、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馆副领事白素琴也出席演出晚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也邀请了二十几位戏曲界专家教授来现场观看这部潮剧。南方剧院演出后,第二天在中山大学举办这部戏的座谈会,专家学者对这部戏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中心举办《情断昆吾剑》的座谈会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Low sze wee专程从新加坡飞到广州观看演出

新加坡驻广州总事馆副领事白素琴观看了《情断昆吾剑》在广州的演出

2021年11月24日,第二届AITA国际线上戏剧节举办,《情断昆吾剑》应邀到开幕式演出,由于受疫情影响,最后改为线上展演

因为有了《情断昆吾剑》这部戏的合作,2020年6月,新加坡南华潮剧社再次邀请黄剑丰创作关于一部反映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故事的潮剧剧本。林大钦是明朝嘉靖壬辰科状元,对后世潮汕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时至今日,潮汕地区“出花园”成人礼的几个仪式就跟林大钦有关。出花园习俗随着潮汕人传到了海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都保留“出花园”的习俗。黄剑丰当时正好也在研究林大钦的题材,《状元林大钦》这个剧本很快就写好交给了新加坡南华潮剧社,并邀请了广东潮剧院陈焕泽先生作曲,经过刻苦的排演,终于在2022年10与16日成功上演。

潮音寄乡愁,海内海外潮人共一脉

凡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几乎都有戏曲剧目的演出或戏曲唱段的演唱。潮剧从明代逐渐成熟到现在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随着潮汕人的脚步走出国门,潮剧因其承载的宗教信仰、娱乐、乡音而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文化纽带。
潮剧在东南亚也曾有过一段黄金时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以及1943年的大饥荒,导致大批潮剧戏班下南洋。当时在泰国、马来西亚(其时新加坡尚未独立建国)、越南等地聚集了很多潮剧戏班,潮剧的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戏班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推陈出新。编新戏、推名角,在舞美、特技等方面下功夫,当时海外的潮剧舞台上的表演已经有飞檐走壁,腾云驾雾,喷火等逼真特技使用,目的就是要吸引人来看。潮剧在海外红极一时,时至今日,潮剧在东南亚依然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新加坡南华潮剧社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2022年10月,《状元林大钦》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正式公演,这是黄剑丰第二部在海外演出的剧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老一辈华侨的离世,潮剧在海外逐渐式微,在东南亚大多数地方都是以民间社团的状态维持着生存。在艺术多元、文化多元的当代社会中,完全靠戏曲自身来维持生存几乎不可能。
潮剧之所以能在新加坡得到发展,主要还是潮人社团以及新加坡政府的支持。1991年新加坡成立了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导新加坡艺术发展。2007年,新加坡推出“1+1”的政策扶持戏曲社团。所谓“1+1”,就是剧团开展公益演出,政府根据演出募捐到的善款,给予同等金额的补贴。新加坡华南潮剧社在“1+1”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推出创作剧目、重温经典名著、移植海外近作展现了社团的硬实力,由此成为了新加坡文化部艺术基金扶持的重点部门,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南华潮剧社积极走出新加坡,开拓市场。在新加坡,潮剧不但代表着一种文艺形式,还起到了文化传播桥梁的作用,从乡音上升为文化交流的符号。
潮声依旧,“潮”起续新篇
文学创作是黄剑丰的主要工作,2022年8月份,黄剑丰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黄剑丰的文学创作迎来一个更高的平台与更广阔的空间,多年来坚持创作的积累,新书《普宁记》《走马岭南》《诗经笔记》《感时花溅泪》以及长篇武侠小说《战潮州》陆续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在戏曲剧本创作方面,黄剑丰也没有停歇,在创作大量潮曲单曲词作的同时,还将陆续推出几部戏曲新戏《一树梅花香》、《姚璇秋》、《莫宣卿》(粤剧)、《百花冢》(粤剧)。这些作品都是立足岭南本土题材,用时代的视野讲述。与时俱进,这些故事才能永远传承下去。其中《一树梅花香》描写的是广东乡村振兴过程中精神风貌,展现乡村振兴的成果;粤剧《莫宣卿》写的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的故事;《姚璇秋》这出戏则是黄剑丰写完潮剧大师姚璇秋的传记后,认真将姚老的故事搬上舞台,用潮剧这个艺术形式来讲述一代潮剧大师的艺术历程,以此告慰她老人家,潮剧有人在传承,潮人一直在努力。百花冢则是应粤剧团邀请,取材于明代广州本土彭孟阳与张乔的故事,将于年底推出。
黄剑丰认为,潮剧虽然是地方戏,也一直在慢慢地走着它的发展之路。当前在潮汕地区,曲间乐社随处可见的,也有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而且年轻人还利用现在的抖音、微信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及宣传。在潮汕地区,时不时可以看到,寻常乡村群众,不论年纪大小,拿起话筒,摆个摄像头就开始直播,村与村之间的戏曲交流活动也很频繁旺盛。
地方戏剧要走出国门在华人社会传播其实挺不容易,首先戏曲文化的生存基础是人才,人才要靠体制吸纳和培养,还有华人社会的氛围也很重要。前几年,广东潮剧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设立潮剧本科班,第一批学子有28人,采取“协同合作,协同培养”新思路,探索“学校+基地”新模式,搭建戏曲人才培养、传承创新、创作实践平台。
在对外发展方面,广东潮剧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分别设立四个潮剧传承中心,充分发挥其省级专业院团的编创优势,推动解决海外剧团在潮剧传承传播方面编剧、作曲等人才缺乏的瓶颈。
在黄剑丰眼里,潮剧发展的星星之火正在新时代燃起,他也借助自己的文学平台,努力推动潮剧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本文作者简介:汤承志,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七年媒体从业经历,亦曾涉足地产、广告、培训行业,现服务于国企。2009年底加入中国致公党,目前任致公党广州市委会第十四届宣传与党史理论专委会副主任,为党派撰写了多篇人物稿件。她喜欢观察人物,也偶尔研究人物写作,擅长以人物经历为主要内容,反映时代变迁,记录由普通人串联起来的人文历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