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祖地莆田市,获国务院批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据中央人民政府网信息 2023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函(国函〔2023〕10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函件称:莆田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世间之人,必有其祖”,数典不忘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潮州人,福建祖”,早就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饶宗颐教授总纂的《潮州志》明确记载:“唐时中华氏姓迁入者,有潮阳洪氏,来自莆田”,“自宋以来闽人多迁潮,而仕宦占籍尤众,以莆田为最多”,其中有黄、郑、方、陈、萧、魏、丘和兴化蔡诸氏。莆田则是中华先民南迁的“中转站”。
距离莆田市区约40公里的莆禧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城内宫庙年代久远。有城隍庙、天妃宫等古迹。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继光石像。
中原先民南迁的“路线图”,即从河南固始、潢川等地南迁后,部分留居莆田,部分从沿海的莆田再次南下,经泉、漳直至潮汕,特别在宋代,由闽南迁入潮汕的移民明显增加,至宋淳佑六年已达60多万人,动迁的原因“或以屯戍,或以避乱,或则迁谪而留住,或因勤王而播迁”(新编《潮州志》第七册P3038)。
据族谱记载,潮汕移民,几乎都来自中原,但直接从中原移居潮汕的为数极少,绝大多数是先占籍福建,而后转徙潮汕。中原移民由闽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专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仅大大增加了潮汕的人口总量,而且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经验,促进了潮汕农业、商贸的发展。福建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也随之传入潮汕,故有“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之说。有专家指出,百分之七八十潮汕人的祖先是莆田先民。所以,莆田是众多潮汕百姓的祖地已确定无疑,莫怪乎莆田的专家们深情地说:“不仅是潮州人福建祖,而且是潮州人莆田祖!”
1993年8月18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曾经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对当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陈光毅说:“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当地政协部门有过“李嘉诚祖籍地”专题调研,结论是李嘉诚的先祖在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
莆田市,现辖一县四区两个管委会(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22末户籍人口数为367.29万人,常住人口319.9万人。莆田,地理优势明显,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北连省会城市福州,南接历史名城泉州,西依戴云山,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中市距离仅72海里。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妈祖文化独特,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圣地,“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传承千年,全世界妈祖信众有2亿多。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