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这位潮州人入选

  备受瞩目的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当选结果正式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產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產生了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当选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卢煜明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8月底宣布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共有11名香港科学家入围有效候选人。刚刚两院正式公布的结果显示,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為是“当前最受关注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曾在母体血液中发现胎儿DNA,从而对唐氏综合症进行无创產前检测,这项技术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应用,目前每年约有1000多万孕妇接受这项测试。卢煜明已集齐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3大国际奖项: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此,他还曾获得对标诺贝尔奖设立的中国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卢煜明,祖籍潮州,1963年10月12日出生于香港,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卢煜明致力于研究人体血浆的DNA和RNA,1997年就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

  卢煜明1983年从香港圣若瑟书院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86年取得文学士学位后到牛津大学接受临床医学培训,1989年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1990年进入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1994年被聘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讲师,同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继续研究工作;2001年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16年9月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同月获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2019年9月获得复旦-中植科学奖;2020年9月获得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2021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奖章” ;2022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同年11月当选香港科学院院长 。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计划169人实际133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分布进一步优化。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研究领域共涉及43个一级学科,覆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指南中学科的78.2%。

  据悉,本次两院院士增选名额进一步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

  本次增选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进一步强化对候选人的多方位审核,并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切实把好院士队伍“入门关口”,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

  在生命科学领域,共22名两院院士新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新增1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新增11人,此前热门人物,如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卢煜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均成功当选。

  同样是生命科学、医药卫生领域,在大众较关注的几所高校中,清华大学占据2个名额: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时海松和颜宁;北京大学占据3个名额: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张泽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上海交通大学占据1个名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同济大学占据1个名额: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高绍荣。

  根据此前两院发布的增选指南,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有14个院士名额:基础生物学4名、医学4名、农学、生态与进化4名,其中生物分类学1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1名、生物信息与智慧医学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共有12个(含中医药2名)名额。

  据了解,今年的规则相比以往出现较大变动,环节更为公正公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参评条件变宽松,不再严格限制候选人数量,工程院共有655人进入增选名单;

  2. 关键投票环节周期大幅缩减,不到半月时间完成所有投票工作,有效避免人情世故的可能;

  3. 投票共分为两轮,第一轮每个学部分成六组左右,由没有参评的长江、国家级人才、杰青等几十名专家进行投票,每名专家单独封闭式管理,独自评审材料、投票,期间需上交电子通讯设备,两天内不能离开房间,不准带离任何材料,有专人监督;

  4. 第一轮投票后,三天左右即进入第二轮评选,由院士从第一轮评出的名单中确定最终人选;

  5. 取消以往的现场答辩环节,只需要提交视频和ppt等电子材料;

  6. 变动最大之处在于第一轮评选,每组有资格投票的专家人数在60人左右,候选人事先跑关系的难度大幅增加,基本凭材料、硬实力说话;

  7. 工程院第一轮从655名候选人中投选出了108人,约占比16.5%,院士在第二轮评选中再次从108人中拿掉了约20-30%的候选人;

  据悉,有中纪委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当场接受相关举报。候选人和评审专家接触的难度增加。

  据悉,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169名。其中,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90名,1238名有效候选人中,大约13.65%的人会当选院士。

来源:新华社、香港即时、澎湃新闻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