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勇-潮汕名贤


黄仁勇

  黄仁勇 (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学名良越,广东潮州府海阳县归仁都(今潮州市潮安古巷镇)孚中村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即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武进士第一人。其父黄廷毅,是一老实本分农民。黄仁勇自幼胆识过人。因家贫,至12岁方才进本乡私塾读书。他既勤于学文,又喜习武。他使用过的练武石,最重的竟达300多斤。乾隆四十六年(1781)仁勇得中文秀才。黄仁勇的岳父是远近闻名的武术教师,在龙湖杨厝开馆授徒。他不单武功好,也具慧眼,见女婿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料定日后必然所成,便劝其弃文习武。黄仁勇听从岳父所劝,真的在武功方面下功夫。他能够刻苦自励,经过10年苦练,果不出岳父兼师傅所预料,此时的黄仁勇已学得十八般武艺俱精。乾隆五十七年(1792),黄仁勇赴省参加乡试,得中武举人。同年进京赴试。但在会试中未能登上科甲,名落孙山。他并未灰心,寄居京城一佛寺,继续苦练。三年之中,他虚心向学,博取众家之长,以补已之不足,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三年之后便是嘉庆元年(1796),嘉庆皇帝丙辰恩科取士,黄仁勇再度赴试,遂得二甲第二名武进士。在殿试中,皇帝喜其文武双全,钦点为会魁武状元、头等侍卫,官拜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等职。在金门镇任职五年多,黄仁勇倾注心血于加强海防,抵御海,保卫国土。因成绩卓著,屡受朝廷嘉奖赏赐。嘉庆十六年(1811)自感身体不适,难驰疆场,上疏请求解甲归田。朝廷允其所请。仁勇为官清廉,自奉节约。因身体不适归田后,仍为桑梓兴农桑、修水利做出贡献。黄仁勇自入仕途,为官清谦,自奉甚约。归乡之时,积蓄无多,从未盖过豪华的状元宅第。倒是乐为桑梓造福,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做出贡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病故于故乡孚中,终年55岁。

黄仁勇得中榜首   

清朝乾隆时古巷孚中村武举人黄仁勇,几番上京赴试都名落孙山,最后一次落第,因为家贫,便栖身在京中的一个寺院。他随身带去一些柔软、光洁的潮州宣纸。

寺中长老与乾隆的八弟----八亲王素交往密切。有一天,八亲王来找长老闲聊,进门发现寺中挂着宣纸,很感兴趣,但不知是何物。长老便对他说这叫布,是一个举子带来的潮州特产,并叫黄仁勇出来相间。亲王问及仁勇的身世,仁勇一一回答,谈吐不凡。亲王见他很有才华,又很英俊,不觉起了恋爱之情。临别是仁勇送亲王几幅莹布,此后,亲王每有来寺。必找仁勇一起谈文论武。

转眼间,考期又迫近了。这一年,刚好是乾隆退位。嘉庆登基,嘉庆专点八亲王为主考。比试那天早晨,仁勇正要往演武场去,谁知刚迈出寺门,便被人阻住。来人手扬请柬,口称:“奉大学士公和珅之命,特请举人爷到府叙谈。”不容分说,硬拦仁勇到学士府第。

原来和珅是乾隆在位时的历任主考官,今科录取的武状元,他早已暗中选定了自己的的女婿。没有想到今年不是他当主考官,有听说应试武举与八亲王有交往,惟恐女婿落第,故此,故意逗留仁勇,让他耽误考试时间,好让女婿考中。

考试时间已到,可是还不见仁勇,八亲王命身边旗牌官到寺中探明原因,知仁勇被和珅请赴府中,便急命侍卫带刀前往学士府接仁勇。

仁勇来到演示场,亲王才宣布比试开始,经过一番比试,仁勇终于名列前茅。

第二天,亲王带比试中的前三名武举见皇帝进行殿试。殿试中一个项目是“跑马射箭”仁勇所发箭端偏中靶心上方,其他二名武举偏中下方。嘉庆征求亲王意见,亲王回奏:“自古以来,取士都是取上不取下”,暗中成全仁勇。有一个比试项目是使用兵器,仁勇挥动大刀时不慎右手失科,刀将落地,仁勇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用左脚尖将刀柄踢起,又舞了起来。在坐众人无不捏了一把汗。比试完毕,嘉庆帝问仁勇:“刚才踢刀是何架势?”仁勇急中生智地跪奏:“这叫‘魁星踢斗’。”嘉庆帝听后甚为满意。比试结束,黄仁勇得中榜首,状元及第,被封御前带刀侍卫官。

本页图文经【孚中潮州杰】修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